浩荡长江,高峡平湖。
三峡库区秭归茅坪徐家冲港湾之畔,一座新建的博物馆静静矗立长江边,博物馆正面遥望三峡大坝,隔着一江清水深情凝望着这一宏大的世纪工程。
这是一座什么博物馆?它与三峡大坝有着怎样的联系?它建设有着怎样的深刻意义?又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效果图
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是新建的历史类中型博物馆,是我省第一个移民博物馆。
基于秭归在湖北三峡移民工作中任务最重,相关部门报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在秭归兴建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选址与三峡大坝遥相呼应,由秭归县负责承建。
博物馆按照“留下遗产,不留遗憾”的要求和“国内领先,库区一流”的标准建设。
博物馆以“三峡之门”作为中轴线,左右两边分为故土、新园两个展区。整个建筑包括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游客沿着广场进入正门“三峡之门”后,首先由故土展厅下到负一楼,参观水下展厅、感悟故土变迁后由长廊回到新园,见证凤凰涅槃、家园的全新发展。
建筑主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100年,是宜昌市内唯一一座房屋类百年建筑。同时也是宜昌市首次在房屋类建筑中使用高耐久性混凝土。博物馆投资1.98亿元,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共设计地下车库车位260个,快速充电车位10个。
白龙岗纪事在现场看到,与一般的建筑项目不同,项目的室内装修和布展两支队伍正在同步开展施工,装修要根据布展的要求进行特殊处理。
▲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
“项目2020年3月正式启动,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完工,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室内的装修和布展阶段,计划8月上旬陈列布展全面开始施工,预计项目于2024年上半年投入试运行。”项目建设方湖北晶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范永彬介绍。
1992年12月20日,秭归县茅坪镇杨贵店村即将开建三峡大坝最大的附属工程——茅坪溪泄水工程。21户人家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搬出。
“搬,必须带头搬!”。该村70多岁的老党员谭德训,在三峡工程还没有出台补偿标准的情况下,说服4个儿子,含泪砍掉了200多棵柑橘树、400多株松树、6亩多竹林,带着16口之家率先拆房搬迁,住进了临时帐篷,成为“三峡百万移民第一户”。4天后工程挖下“第一铲”。
▲谭德训和家人在老屋前合影。
这是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即将展出众多感人内容之一,像这样蕴含着重大历史意味、饱含家国情怀的展陈内容还有很多。它们共同组成了“壮丽三峡 楚风屈韵”“百万移民 湖北担当”“辉煌成就 美好生活”3大篇章及8个子单元。
▲效果图
秭归县水利和湖泊局三级调研员向伦昌从1991年起,干了33年的移民工作,他说:“秭归搬迁9.8万人,全省最多。三峡移民‘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奉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是在湖北最先探索和践行的。三峡移民博物馆是湖北践行‘三峡移民精神’创新实践的集中展示地”。
博物馆设计了一个水下展厅的特色展厅。对湖北三峡库区淹没区三县一区30余处的标志建筑的场景还原,结合了AR/VR影像技术,展现水生动物在这些被淹没地区里的水下生活。传达过去的家园并没有没落,而是获得了另一种重生的理念。
上海宽创国际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物馆设计一院策划总监梁有骏说:“我们的布展重点其实在于展现三峡移民从平凡中走来,做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后又回归平凡的整个过程。这是一曲时代的赞歌,也是一首人民的史诗。”
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预计明年建成对外开放。
未来,这里将成为三峡移民寻找曾经的记忆、社会公众了解三峡移民历史、专家学者研究三峡移民的重要场所。
▲效果图
博物馆的兴建与三峡大坝、三峡工程博物馆、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形成良性互动,共同组成展览体系,实现长江三峡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的融合发展。
据相关估算,博物馆开馆第1-5年预计达到20万人次/年,逐步扩大接待规模,开馆5年后预计接待人次达到50万人次/年。
这对丰富我市“两坝一峡”旅游资源,延长屈原祠、凤凰山等秭归县文旅链条,提升秭归城市品味能级有着重要意义。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三峡工程时指出:“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向伦昌说:“三峡移民博物馆充分表达了‘一个标志三个典范’的丰富内涵”。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20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秭归先贤屈原吟唱出“深固难徙”的家国情怀。
2000多年后,还是在秭归这片热土,一座博物馆拔地而起。在三峡库首、长江之畔,感受三峡移民的爱国、奉献、协作、拼搏精神,追寻深藏在每一个中华儿女血脉最深处的那一份家国情怀,指引我们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
来源:白龙岗纪事